牙科的數位化轉型近年來在國際間正蓬勃的發展,五年前,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許明倫院長就了解到這將會是牙醫學的一個重大革新,便開始著手將相關內容導入牙醫學碩博士以及大學教育。與此同時,陽明大學校友們所成立的台灣數位牙科學會也全力協助許明倫院長,提供臨床案例以及研究成果強化教學內容。經過五年的耕耘,現在這套技術現在吸引東南亞 8 個國家 22 名牙醫專家慕名前來觀摩,成為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典範。

目前數位製程運用在牙科中,最常見的領域即是假牙製作。過去牙醫師為了要替病患裝上假牙,得經過翻模型、蠟型製作、鑄造拋光等手工方式製造假牙,過程曠日廢時且成品質量因人而異,如果牙齒模型做不好還得全部重來,讓患者多次往返診所試戴疲於奔命。最新的 3D 數位技術可以利用口腔光學掃描儀器取得牙齒資訊,立即使用電腦 3D 繪圖設計後把假牙研磨出來,一次就診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副客製化假牙,迅速且品質穩定。台灣在今年年初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未來預計會有愈來愈多高齡人口需要牙科服務,而數位化製程將會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應國際數位化發展,國立陽明大學數位牙科課程與陽明大學校友曹皓崴所創辦的台灣數位牙科學會一同合作,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學術研究與專業師資,吸引了包含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寮國、柬埔寨等八個東南亞國家,共計 22 名各國牙科領域的專家,主動至國立陽明大學學習最先進的數位牙科技術。
陽明大學牙醫學院院長許明倫表示,與傳統牙科相較,數位化製程在製作假牙時不僅速度快,誤差小,更可真正達到精準醫療。台灣是科技大國,這次陽明大學能吸引到這麼多東南亞專家學者來台,代表不只是設備領先,台灣在數位牙科的人才以及投注的心力更是備受肯定。這次八國專家來台預計停留一週,課程內容將會實際動手操作,包含利用口腔光學掃描儀取得牙齒的數位立體模型,再將其匯入到軟體中設計假牙,最後使用 3D 研磨或是 3D 列印做出成品。許明倫院長表示,希望透過這次交流機會,協助東南亞國家建立數位牙科的基本能力,並進一步將台灣的數位牙科相關產業推廣至新南向政策的眾多國家。



